发布时间:2020-07-31 11:56:06 来源:南充日报 浏览量: 作者:罗虹
7月17日,记者从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日前,该校大熊猫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Proceedings B上,该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气候变化对大熊猫分布的影响,也间接证明了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内我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的显著成效,对正在展开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Proceedings B是英国皇家学会所创系列学术期刊中的旗舰刊物,是生物学TOP期刊,也是全球82个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期刊之一。唐俊峰博士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张泽钧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和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的资助。
据介绍,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在过去20年,大熊猫的数量和栖息地面积都有所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保护区的建立和相关保护政策的实施。这一积极变化也使得在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皮书中大熊猫的保护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基于气候变化的物种分布模型预测气候变化将使大熊猫的栖息地范围减小、破碎化程度加重,相关的保护政策和规划需要同时考虑人为景观因素和气候因素的影响。虽然这些预测模型为制订大熊猫的保护策略提供了有用的依据,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大熊猫分布的还从未见有相关研究。
为了解决这一科学问题,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泽钧研究员带领的大熊猫科研团队,与来自美国圣迭戈动物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一起,基于过去30年的大熊猫分布数据、气候数据和生态景观数据,构建物种分布模型,评估过去气候因素和生态景观因素在影响大熊猫地理分布格局中的相对作用。结果发现,虽然气候因素是影响大熊猫分布的重要因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重要性逐渐减弱,而生态景观因素的作用逐渐增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30年里,大熊猫的分布确实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栖息地的保护性干预可能正日益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康迪 记者 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