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人民英雄 传承红色基因——南充七中举行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





“抗战到底”石刻的史事,在李鑫老师的讲述里逐渐清晰起来:
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到那抗战救亡的峥嵘岁月:——1937年,在抗日怒潮推动下,西充800青年肩扛“为民先锋”、“抗战到底”旗帜,开赴江西,对日作战,除1人幸存外,其余均战死疆场,史称“八百壮士”。其英雄事迹传回南充,民众抗日情绪更加高涨。——1939年的5月3日至4日,日本连续轰炸重庆市区。当时27条街中有19条化为废墟,到处是焦土死尸,惨不忍睹。消息传到南充,激起南充人民极大愤慨,大批南充壮士胸怀怒火,出川抗战。——同年,一位叫卢握山的南充巡警奋笔写下“抗战到底”4个大字。随后,他自掏腰包,雇工匠把它嵌刻在明代遗存的城墙之上,意在激励民众抗日救亡、抵御侵略的斗志。——1940年(即“抗战到底”石刻完成的第二年)5月18日,日寇动用18架战机,开始对南充进行轰炸,当天共投下25枚炸弹;9月3日,日寇动用36架战机,再次投下288枚炸弹;1941年7月27日,日寇第三次动用27架飞机,投弹28枚……当时,不少街舍民房毁于一旦,其中遭受轰炸最惨烈的大东街一带,离此石刻仅数百米之遥。川主街也被炸毁不少楼舍,却独此石刻完存。这不能不说是给丧心病狂的日寇轰炸计划一记响亮耳光。
我们历经战火苦难的先辈们,正是依靠这种“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意志,他们一边掩埋被炸死的亲人、救护被伤的友邻、修复被炸坏的家园;一边义无反顾将自的子弟送上抗日的战场,义无反顾为抗战捐粮捐物。据载:八年抗战期间,先后有21万南充好儿郎,奔赴全国各地的抗日战场;1937年,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传来,当时的南充蚕丝改良场职工自发捐制丝棉背心1000件慰劳抗日将士;随后南充多地进行捐衣和防毒面具等,全力支援前方;为解除前方将军后顾之忧,以南部县为例,1944年至1945年,共筹集稻谷5227.2万石。
多么英勇的先辈,多么厚重的历史啊!终于汇聚在卢握山的心中,从他的腕底流出,形成城墙上四个大字——“抗战到底”!
星移斗转,时光飞逝。卢握山伴随他的时代已走进了历史;“抗战到底”石刻原迹已随着滨江大道的建设消失。但是,南充人并未忘。他们在风景如画的嘉陵江畔复制了城墙和石刻。重建的城墙长10余米,高3.6米,为青石砌成;石刻“抗战到底”4个字为拓摹石刻。这满是沧桑的字迹,充满了激情和力量。那是愤怒的激情、愤怒的力量;是“不甘做亡国奴”的怒吼,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如今当人们在这绿荫丛丛、鸟语花香的园中,休闲放松之余,注视这块复制的石刻,就会想起我们民族所经历的那段悲壮的历史;更能从中吸取到不畏艰难坎坷,奋起前行,战斗到底的精神。这就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最值得世世代代传承下去。